精實新聞 2002-12-30 08:52:20 記者 徐玉君 報導 光碟機廠商在2002年初一致看好產業景氣,無不積極擴充產能,然而在第二季PC產業進入淡季,對光碟需求轉淡之際,廠商面臨了嚴重的庫存堆積,出貨量亦隨之下滑。其中兼具讀與寫功能的CD-RW在各家廠商爭相追逐的情況下,毛利亦每況愈下,根據MIC對台灣光碟廠商光碟機產量及產值預估,2003∼2006年均將呈現持平狀態,因此,未來幾年廠商的營收及獲利應無法像2001年底至2002年初呈現大幅成長的情況。
根據MIC資策會統計,台灣光碟機廠商第一季整體出貨量高達2040萬台,第二季則下滑至1813萬台,衰退一成以上,若以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各種光碟機出貨量比例來看,CD-ROM由76.7%下降至40.1%,DVD-ROM由11.8%增加至22.7%,CD-RW更由11.5%大幅增加到36.4%。以上統計得之,隨著DVD-ROM價格持續降低帶動需求,已有逐漸取代CD-ROM的趨勢,但因權利金過高等因素影響廠商出貨數量及意願,兼具讀與寫功能的CD-RW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市場需求大幅成長及廠商毛利率較高的情況下,成為各家廠商的出貨重心。
從光碟機的價格走勢評估,CD-ROM因屬於成熟型產品,價格跌幅較小,廠商出廠價維持在20美元上下,DVD-ROM價格則由去年初的40美元以上下跌至目前的35美元以下,預計2003年價格將跌破30美元﹔而庫存最為嚴重的CD-RW在第一季國內平均價格尚有74美元,至7月時主流機種40倍速價格約僅55美元,跌幅高達25%,預計年底主流機種48倍速價格,將由7月的60∼70美元下滑至50美元以下,產品出貨價已接近成本下,預估明年光碟機產品價格跌勢將較今年趨緩。
而根據MIC預估2003年光碟機產量將達8130萬台,較今年的7850萬台小幅增加5.8%,產值則為35.58億美元,較今年33.1億美元增加7.4%﹔2004年產量則為8310萬台,年增率僅2.2%,產值則為35.79億美元,年增率亦僅0.05%﹔2005年為8370萬台,年增率亦僅0.07%,產值則為36.51億美元,年增率0.2%﹔顯見未來三年光碟機的產量與產值均呈現持平的態勢。
不過法人評估,光碟機的未來則與桌上型或NB有所區別,桌上型光碟機市場成長趨緩,未來三年PC只有5%的年成長率,不過薄型光碟機卻因NB年初貨量仍有14%∼18%的成長而發展潛力較佳。2003年NB年長率約18%,而薄型光碟的成長亦有12%,反觀PC及桌上型光碟機成長率分別僅4%及6%,加上桌上型光碟機產品已趨近成熟,利潤較低,因此原本生產桌上型電腦的光碟機廠商紛紛計劃進入薄型光碟機市場,不過薄型光碟機在散熱、震動、噪音、穩定度、耗電控制及與筆記型電腦相容性等技術上要求較高,形成進入障礙,加上薄型光碟機必須建置在筆記型電腦內,因此光碟機廠商並沒有clone市場可供練習及累積經驗,而NB廠商在挑選合作的光碟機廠商也相當嚴謹,不太願意將訂單交給完全沒有生產經驗的廠商,因此產量愈大、生產經驗愈豐富的廠商,將享有較大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