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2025年第1季再生能源發電量下滑,凸顯能源轉型挑戰
德國聯邦能源與水資源產業協會(BDEW)與太陽能及氫能研究智庫ZSW近期發布之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初不利的天候條件導致德國再生能源發電量顯著下降,儘管再生能源裝置數量持續成長,暫無法抵消氣候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總計2025年第1季(1月至3月),德國再生能源總發電量約為635億千瓦時(kWh),較2024年同期減少約16%。導致再生能源在今年首季僅占德國總電力消耗的47%。
BDEW指出,再生能源發電量下滑之主因在於天候因素:德國2月至3月的風力偏弱,對陸域及離岸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量造成衝擊。陸域風力發電量較去年同期銳減22%,離岸風電發電量降幅更高達31%。儘管如此,風機總發電量仍達到333億千瓦時,雖較2024 年初減少140億千瓦時,但仍占德國總電力消耗約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4月以來,全德共計新增872座風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超過4吉瓦,若天候狀況有利風力發電,再生能源總發電量本應實現明顯成長。
乾旱的天氣也對水力發電造成影響,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四分之一,僅達42億千瓦時。相較之下,2024年初德國經歷了異常強勁的冬季及春季降雨,使當時水力發電表現出色。
另一方面,2025年第1季太陽能發電則呈現成長趨勢。由於太陽能設備安裝的快速擴張以及充足的日照,太陽能發電量大幅增加約三分之一,占德國總電力消耗10%。
BDEW主席Kerstin Andreae強調,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會隨天氣變化而波動,為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並充分利用再生能源尖峰發電時段可降低整體電價的目標,德國需要在擴大再生能源規模的同時,加強儲能設施建設,提升能源系統的靈活性,並發展未來可轉用氫氣的燃氣發電廠。
德媒政經分析指出,德國2025年年初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下滑,清楚顯示能源轉型過程中氣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儘管德國在擴大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取得顯著進展,但如何應對天氣變化對發電量的影響、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仍然是德國能源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未來務須發展多元化能源結構、提升電網數位化管理、大幅投資儲能技術,以因應未來更加複雜與多變的能源供需情勢。(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