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集團Thyssenkrupp因虧損嚴重正尋求合資
德國工業集團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 AG)因財務虧損,正尋求合資機會,出售部分飽受危機之鋼鐵業務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據Thyssenkrupp公布,2022/2023財年淨虧損約20億歐元。該集團將子公司《Steel Europe》的固定資產價值調整為21億歐元。據稱,由於經濟環境惡化、資金成本上升,貶值有其必要性。
繼上年同期獲利12億歐元後,Thyssenkrupp原本承諾「至少」實現平衡的年度利潤。不過,由於現金流入顯著改善,股東獲得每股0.15歐元的股息仍將維持不變。
由於鋼鐵價格下跌及原物料、能源成本的同時上漲,該集團經特殊效應調整的稅息前利潤(Ebit)已從近21億歐元降至7.03億歐元。銷售額亦減少9%,降至375億歐元。
Thyssenkrupp希望新財年能繼續獲利,預估利潤在100到500億歐元間。集團總裁Miguel López等高階管理層認為,經濟環境將繼續艱難,調整後的稅息前利潤預計將逾500億歐元,銷售額也可望小幅成長。
與此同時,Thyssenkrupp表示正與能源公司EPH就旗下鋼鐵部門《Steel Europe》的合資計畫進行「建設性與開放式的討論」。該集團表示,EPH可以利用其能源專業知識為合資企業提供支援。
EPH能源公司的所有者是捷克億萬富翁Daniel K?etínský,旗下事業包括德國東部的褐煤公司Mibrag及Leag,計劃在未來利用再生能源生產更多的氣候中和電力。
Thyssenkrupp集團下的鋼鐵部門是德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未來應以朝向氣候中立為目標。首先,在Duisburg建造1座用於鋼鐵生產的「直接還原工廠」,將是重要的一步,俾利取代鍋爐煉鋼。該工廠耗資約30億歐元,初期將使用天然氣運轉,隨後再利用對零碳排更友善的氫氣。
另據該集團報告,二氧化碳中性鋼鐵生產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大量具競爭力價格的「綠」能安全供應無虞。這也是Thyssenkrupp在與潛在能源戰略夥伴進行接觸時的基本共識。
Thyssenkrupp集團人力資源總監Oliver Burkhard表示,如方法正確,未來將可以顯著提高歐洲鋼鐵公司的競爭力,並為綠色市場做好準備。2023年10月初,在與EPH公司的談判曝光後,IG Metall工會特警告,勿因速求取得成果,卻犧牲員工福祉。(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